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1月15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高脂血症适合采用的饮食是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答 案:对
2、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脂肪的摄入不用限制。()
答 案:错
解 析: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能量的需要也达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过度限制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的摄入。但脂肪摄入量过多将增加肥胖及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
3、体内处于铁减少期时储存铁减少,血红蛋白下降。()
答 案:错
解 析:体内缺铁的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体内储存铁减少,血清铁浓度下降,第三阶段时血红蛋白下降。
4、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中应该标明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
答 案:错
单选题
1、我国标准规定:弱筋小麦粉中蛋白质含量(干基)为()。
- A:≤10.0%
- B:≤11.0%
- C:≤12.0%
- D:≤13.0%
答 案:A
解 析:弱筋小麦粉蛋白质(干基)≤10.0%。
2、一学生,男,17岁,由于饮食不规律近日发现自己经常口角溃烂,舌体疼痛,同时肘膝关节处出现对称性糜烂,面色苍白,有贫血表现,皮肤干燥,易角化。该同学到医院营养科就诊,营养师初步诊断为( )。
- A:VC缺乏
- B:VB2缺乏
- C:锌缺乏
- D:碘缺乏
答 案:A
3、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危险,增加摄人( )可以降低食管癌、胃癌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癌的发病危险。
- A:多酚化合物
- B:番茄红素
- C:胡萝卜素
- D:萜类化合物
答 案:A
4、下列对维生素A缺乏病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
- B:是一种以眼部和皮肤改变为主的局限性疾病
- C:不影响免疫系统
- D:皮肤的典型症状是皮脂腺分泌过剩
答 案:A
解 析:维生素A缺乏病是一种以眼部和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甚至影响免疫、生殖功能;皮肤的典型症状是皮肤干燥。
多选题
1、下列属于称重记账法特点的是()。
- A:适合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 B:该法较称重法操作复杂,所需费用多,但适合大样本的调查
- C:此法较少依赖记账人员的记忆,食物遗漏少
- D:记录较单纯记账法精确,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 E:可用于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答 案:ACD
解 析:称重记账法较称重法操作简单,所需费用低,人力少,适合于大样本调查。同时,记录较单纯记账法精确,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结果。此法较少依赖记账人员的记忆,食物遗漏少。这种方法适合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2、下列有关学龄前儿童三餐二点制的陈述正确的是()。
- A:早餐、早点应该占一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
- B:午餐加午后点心占一日能量和营养素的40%
- C:晚餐占一日能量和营养素的30%
- D:午后点心应该高能量,以应对下午的活动
- E:晚餐应清淡,以避免影响睡眠
答 案:ABCE
3、下列措施可以避免食物中营养素流失的是()。
- A:蔬菜先洗后切
- B:淘米的次数不要多
- C:发酵面食使用鲜酵母
- D:煮米粥加碱
- E:蔬菜先热烫再炒
答 案:ABC
4、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 A:心理平衡
- B:合理膳食
- C:饮食不规律
- D:适量运动
- E:戒烟限酒
答 案:ABDE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1)请回答:按标准每日应提供多少能量?
答 案:每日能量需要量的计算①该女性的标准体重(kg)=身高-105=165-105=60kg;
②该女性BMI=体重(kg)÷[身高(m)]2=68÷(1.65)2=25,故该女性属于超重(24~27.9);
③每天应提供能量(kcal)=能量供给标准×标准体重=60×30=1800kcal。
3、请简述专项调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 案:(1)相关性。即表格中所有的问题都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有关,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干扰对调查结果的分析。(2)客观性。即所有的问题都不允许带有调查者的某种主观倾向和暗示,应能够让被调查者做出真实的回答。(3)适宜性。即表格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用语均能为被调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来提问,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问题的设计应完全对应于研究框架,各个变量的选择准确且无缺失,所有需要在调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调查表中反映出来。同时,在封闭性问题中给出的答案应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设计合理性。表格中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时,应注意逻辑关系。询问的问题应从一般到个别、从容易到困难。
(6)可比性。如果想将本调查与其他调查结果相比较,应该考虑其他调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与表格中的问题相呼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