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4年12月03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年12月03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

2024/12/03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4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三级》12月3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按照韦氏智商分级标准,智力平常IQ值的范围是()。

  • A:80-119
  • B:90-109
  • C:85-115
  • D:70-129

答 案:B

解 析:IQ在90~109属于平常,IQ在110~119高于平常,IQ在120~129为超常,IQ大于或等于130为极超常,IQ在80~89低于平常,IQ在70~79边界,IQ低于70属于智力缺陷。

2、若用P代表项目难度,难度越低P值越( )。

  • A:大
  • B:小
  • C:低
  • D:接近1

答 案:A

解 析:以通过率表示难度时,通过人数越多(即P值越大),难度越低;P值越小,难度越高。

3、个体的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 )社会化为条件的。

  • A:性别
  • B:语言
  • C:道德
  • D:符号

答 案:B

解 析: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4、以下各项中,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是()。

  • A:相关分析
  • B:补充提问
  • C:分析迹象
  • D:内容反应

答 案:B

5、SAS可以用来( )。

  • A:自评焦虑症状
  • B:反映焦虑者的主观感受
  • C:鉴别各种神经症
  • D:临床确诊焦虑症

答 案:B

解 析:SAS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 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能用于诊断。

6、在讲话程度上,最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 )。

  • A:寡言
  • B:沉默
  • C:赘言
  • D:抵触

答 案:B

解 析:在咨询过程中,在讲话程度上,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是沉默、寡言和赘言。 最常见的是沉默。

7、逆反期的出现是( )。

  •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 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 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 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

答 案:A

解 析:与两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相对应的是两次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在孩子2~4岁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要求实现自我意识,想要告诉大人们“我已经长大了,能做事情了,你们要相信我。  我们常说的逆反期大多是指第二逆反期,即孩子从10~16岁这段时期。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大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逆反,作为父母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论是第一逆反期还是第二逆反期,并不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处在第二逆反期的孩子,这个时期是他们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是大多数孩子都要经历的过程,作为家长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据我所知,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的逆反期有三种处理方式是非常错误的。

8、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 )。

  • A: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 B:操作条件反射
  • C:经典条件反射
  • D:工具条件反射

答 案:C

多选题

1、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2、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可称为(  )。

  • A:灾难症候群
  • B:兴奋性行为
  • C:破坏性行为
  • D:创伤后应激障碍

答 案:AD

解 析: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PTSD。这种情况被称为“灾难症候群”。该症候群的产生及其特性有三个阶段:惊吓期,“失魂落魄”的样子。恢复期,“后怕”的表现,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复诉说自己的遭遇。康复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3、评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测信度
  • B:内部一致性信度
  • C:复本信度
  • D:评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对信度的评估方法没有通用法则,因为不同的信度反映测验误差的不同来源,所以每一种信度系数只能说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4、信度与效度关系表述为( )。

  • A: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充分条件
  • B:信度受效度制约
  • C: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 D:效度受信度制约

答 案:CD

解 析: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是:①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②效度受信度制约。效度好,信度一定好;但信度好,效度不一定好。

5、从业人员做到公私分明,正确的观念和做法有()。

  • A:个人利益的取得要以集体发展为条件
  • B: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做好公家的事
  • C:在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
  • D:在劳动中创造和满足个人的需求

答 案:ACD

解 析:在职业活动中,从业人员在劳动中既创造和满足了个人的需求,也为企业创造了财富,因此从业人员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当二者冲突时,首先要设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无法兼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要做到公私分明,个人在日常工作中要从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

6、阳性强化法对阳性强化物的要求包括

  • A:现实可行的、可以达到的
  • B:对求助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 C:是求助者喜欢的、追求的
  • D:一般由精神奖励逐步变为物质刺激

答 案:ABC

7、理解非言语行为要注意( )

  • A: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含义
  • B: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
  • C:应把动作群放到某种情境中来了解
  • D:应关注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

答 案:ABCD

解 析: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参与性技术 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需要注意的是:1)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2)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尽管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的涵义,但这种涵义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应把群放在某种情境中来了解;3)关注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发现求助者心理问题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