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每日一练《三级》12月25日专为备考2024年三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食物蛋白质的必须氨基酸组成与参考蛋白质相比较,缺乏较多的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
答 案:对
2、某些和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通过运动可以自我改善、控制。( )
答 案:对
解 析:暂无
3、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氢化反应会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减少。()
答 案:错
解 析: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氢化反应会使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多。
4、维生素A缺乏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
答 案:对
解 析: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病、缺钙、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单选题
1、下列何种矿物质有助于血红素的形成()。
- A:碘
- B:铜
- C:钙
- D:钠
答 案:B
解 析:铜在机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催化作用,许多含铜金属酶作为氧化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正常造血、促进结缔组织形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以及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和维护毛发正常结构、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等重要作用。
2、谷类中氨基酸的含量较低的是()。
- A:蛋氨酸
- B:色氨酸
- C:亮氨酸
- D:赖氨酸
答 案:D
解 析:谷类中赖氨酸含量较低。
3、下列关于大众传播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公开
- B:传播对象不确定
- C:信息扩散迅速而广泛
- D:信息反馈速度缓慢且缺乏自发性
答 案:B
解 析: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4、鱼类腐败可用K值来表示,K≤20%表明鱼体新鲜,K值大于( )表示鱼体开始腐败。
- A:30%
- B:40%
- C:50%
- D:60%
答 案:B
多选题
1、钙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有( )
- A:抗氧化作用
- B:构成骨骼和牙齿
- C:参与甲状腺素合成
- D:促进某些酶活性
答 案:BD
2、身体活动水平取决于()。
- A:运动的类型
- B:运动的持续时间
- C:运动的强度
- D:运动的频率
- E:基础代谢水平
答 案:ABCD
3、食物的营养价值包括了下列()概念范畴。
- A: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的高低
- B: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
- C:食物中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是否合理
- D:食物中营养素是否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 E:食物中营养素的营养特性
答 案:BCD
4、维生素A缺乏时眼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有()。
- A:夜盲症
- B:畏光
- C:毕脱氏斑
- D:流泪
- E:失明
答 案:ABCDE
简答题
1、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
2、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评价数据如表所示,请分析以下数据解释AAS和PDCAAS、消化率的关系和意义。
答 案:(1)氨基酸评分(AAS)是根据公式计算被检测蛋白质每种必需氨基酸的评分值。计算公式为: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理想模式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mg)。找出最低的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氨基酸)的评分值,即为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2)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是考虑到实际蛋白质的消化情况。计算公式为:PDCAAS=AAS×TD。
(3)传统的氨基酸评分(AAS)和经消化率校正后的氨基酸评分(PDCAAS)在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各有优势。
①前者比较简单,只要有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资料,即可通过与理想或参考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计算氨基酸评分,对蛋白质营养价值做出评价;但缺点是它没有考虑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
②后者通过校正更好地评价了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它同时需要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资料。这种方法可以取代蛋白质功效比值(PER),对除了孕妇和婴儿以外所有人群的食物蛋白质进行评价。
3、家庭中可使用哪些方法来预防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答 案:预防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而采取各种合理的加工处理和食品保藏措施。家庭常用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方法有冷藏、加热、盐腌和干燥、酸渍和酸发酵等。(1)冷藏。即使用冰箱保藏食品,对食品质量影响不大且相对安全。低温可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食品冷藏方法可分为冷却和冷冻两类。冷却是指使食品温度适当降低(一般降至0℃~4℃)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藏室),而冷冻则是指在0℃以下使食品冻结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冻室)。
(2)加热。食品加热至60℃以上即属于热处理。如63℃30min的传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同时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和营养素,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和某些饮料的杀菌。食品热处理最常用的温度100℃(即煮沸,以常压下水沸为标志),可消除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是习惯上认为食物生熟的界限温度。100~121℃属于高温杀菌,必须借助高压方可达到,多用于家庭制作罐头等需长期无菌保藏的食品。家庭食品加热处理除传统烹调外,还可使用微波加热和电磁炉等。微波属于高频电磁渡,其加热的特点是使食品内水分子产热,故升温快且受热均匀,杀菌效果好(如大肠杆菌15s可全部杀灭),营养素损失少,且节省能源,通用予水分分布均匀食品的加热和再加热。但应注意加热温度太高和时间太长可产生一些有毒性的化学物,反复加热的煎炸油中禽大量的过氧化物、低分子分解产物、脂肪酸的二聚体和多聚体等有害物质。
(3)盐腌和干燥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10%以上,并应注意在盐渍初期要严防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盐腌后加以干燥处理可加强其防腐作用,如香肠、腊肉等。干燥后的食品也应注意密闭包装或低温保存,防止吸水。
(4)酸渍或酸发酵酸渍指用醋酸或食醋浸泡食品,其醋酸浓度达到1.7%以上(pH值2.5以下)。醋发酵主要指利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的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如酸泡菜、酸奶等),可抑制大多敷庸败菌的生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