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月8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挙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幼,违反安全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
答 案:对
2、对行政处罚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21条规定:“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3、在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处理中,某公安局交警部门对损害赔偿进行了调解,但其中一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不满意。其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交警部门提起行政复议,上一级公安交警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8条第2款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糾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安机关的调解行为不具有强制性,是一种自愿的权力处分行为,不具有可诉性,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只能就该民事纠纷申请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与其权利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答 案:对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本条用概括的方式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中的行为标准包括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部分抽象行政行为也可以附带审查,但该具体行政行为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表明该行政行为是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故本题说法正确。
5、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答 案:错
6、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答 案:对
7、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处罚,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答 案:对
解 析:《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故本题说法正确。
8、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答 案:错
解 析:前置性行政许可,指当事人在办理当前许可事项时,必须持有的上一环节的许可证件。《行政许可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故本题说法错误。
单选题
1、在我国,下列人员中没有选举权的是()。
- A:杨某,18周岁通过自己创业成为百万富翁
- B:郭某,曾因受贿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现已刑满释放
- C:宋某,中国公民,旅居美国10年,1年前回国
- D:房某,被判处管制加剥夺政治权利
答 案: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杨某、郭某、宋某都有选举权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A、B、C三项不选。房某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不享有选举权。D项当选。所以该题选D。
2、对累犯从重处罚的刑罚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 B:罪刑相适应原则
-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 案:B
3、 甲意图杀死乙,当其得知乙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乙值班的丙烧死。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
- A:直接故意
- B:过于自信的过失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意外事件
答 案:A
解 析:这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对象认识错误,即误把甲对象当成乙对象加以侵害。如果甲对象和乙对象都体现了相同的社会关系,则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既推定对象错误也成立直接故意。如行为人本欲杀甲,在黑夜里却误将乙当做甲予以杀害,这种认识错误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因此也并不能改变行为人的罪过形式。如果认为罪过形式改变了,即不成立原来犯罪的既遂,这显然是和前述刑法理论通说矛盾的。本题中甲对乙的死亡是直接故意,那么就可以推定其对丙的死亡也是直接故意。
4、法律的生命力在于()。
- A:更新
- B:实施
- C:制定
- D:学习
答 案:B
解 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5、下列哪些行为不能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 A:冒领他人邮件的
- B: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内容的
- C:猥亵他人的
答 案:A
解 析:第四十四条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第四十七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第四十八条 冒领、隐匿、毁弃、私自开拆或者非法检查他人邮件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6、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送达被处罚人。
- A:二日内
- B:三日内
- C:五日内
- D:七日内
答 案:A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 A:大学本科
- B:大学专科
- C:高中
- D:初中
答 案:C
8、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
- A:返还原物
- B:赔偿损失
- C:确认权利
- D:请求裁定
答 案:C
多选题
1、一般治安案件现场的处置规定:()
- A:维护现场秩序,进行现场调査
- B:收集、保全证据
- C:收缴和扣押违法、违禁物品
- D:依法将有关人员带回公安派出所继续调査处理
答 案:ABC
2、违法嫌疑人被传唤到案后和询问査证结束后,应当由其在传唤证上()。拒绝填写的,办案人员应当在传唤证上注明。
- A:签名
- B:填写联系方式
- C:填写到案时间
- D:填写询问査证结束时间
答 案:ACD
3、社区治安情报捜集的途径包括()。
- A:走街串巷
- B:案件査处
- C:群众工作
- D:阵地调控
答 案:BCD
4、甲市A区孙某骑着从王某处借来的电动自行车来到甲市B区的体育馆门前,以每张比票面价格多100~200元的价格倒卖足球比赛门票,卖出4张,剩余1张,获利5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安机关应收缴孙某所骑电动自行车
- B:公安机关应当对孙某减轻处罚
- C:此案应由B区所在地公安机关管辖
- D:对孙某尚未卖出的足球比赛门票应予以收缴,对其获利的500元应予以追缴
答 案:CD
解 析:A项电动自行车不属于该案作案工具,不应收缴,予以排除。B项孙某不存在法定减轻处罚情形,予以排除
5、公安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证法嫌疑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法嫌疑人依法享有()。
- A:陈述权
- B:沉默权
- C:申诉权
- D:申辩权
答 案:AD
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包括()。
-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 B:尚不够刑事处罚
- C:具有违法性
-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答 案:ABCD
7、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中,一般讲能够成为定案根据的证据都具有以下特征()
- A:客观性
- B:关联性
- C:合法性
- D:选择性
答 案:ABC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人民警察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包括()。
- A:警衔津贴
- B:其他津贴
- C:补贴
- D:保险福利待遇
答 案:ABCD
主观题
1、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答 案:根本宗旨
2、犯罪的()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答 案:行为或者结果
3、国家为了()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答 案:公共利益
4、全国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答 案:两
5、概括起来讲,()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不明文规定不受罚。
答 案:罪刑法定原则
6、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答 案:其职责范围内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