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 → 2025年01月09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5年01月09日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

2025/01/09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心理咨询师每日一练《二级》1月9日专为备考2025年二级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神经衰弱症状的具体表现是()。

  • A:联想和回忆增多但不杂乱
  • B:一般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
  • C:较为强烈刺激才感到难受
  • D: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疲劳

答 案:B

解 析:神经衰弱患者的症状主要有:易烦恼、易激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疲乏和效率低、联想和回忆增多且杂乱,没有言语运动的增多,病人感觉过敏,疲劳带有情绪性,休息也不能缓解。

2、“扭曲的体像”症状可能出现于()。

  • A:抑郁神经症
  • B:神经性贪食
  • C:神经性厌食
  • D:疑病神经症

答 案:C

解 析:神经性厌食症是指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为特征的症状。很多患者存在异常的精神病理性的体像扭曲,即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脑神经有13对
  • B:躯体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与脊神经
  • C:植物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 D: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

答 案:B

解 析:周围神经系统,按功能分为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按照功能则分为脑神经 (12对)和脊神经。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通过这些神经支配感觉和运动器官。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和副交感神经。

4、关于系统脱敏训练,描述正确的是( )

  • A:若引发焦虑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一并处理
  • B:可以综合多种情境,制定一个焦虑等级表
  • C:若脱敏过程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分,表明焦虑等级设计不合理
  • D:对每种情境的想象和放松的次数应当限定

答 案:C

5、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 A:利益
  • B:社会视角
  • C:态度
  • D:控制点

答 案:B

解 析:影响归因的因素有多方面:1)社会视角,即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即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有明显的不同;2)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时,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即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立的方向倾斜,比如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从而减少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如努力程度、能力等)。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这种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动机性归困偏差。3)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有所差异;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情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6、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 B:自尊=成功/抱负
  • C:自尊=自信/抱负
  • D:自尊=抱负/成功

答 案:B

7、婴儿通过情绪反应和成人交流,以便得到成人的照顾,这是情绪的( )。

  • A:动机功能
  • B:适应功能
  • C:组织功能
  • D:信号功能

答 案:B

解 析: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婴儿通过情绪反应与成人交流,以便得到成人的抚养;成人也要通过情绪反映他处境的好坏。?

8、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为条件的。

  • A:语言社会化
  • B:性别角色社会化
  • C:道德社会化
  • D:政治社会化

答 案:A

解 析: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多选题

1、验证测验内部一致性指标可以推断()。

  • A:测试测量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
  • B:测验题目是否一致或同质
  • C: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
  • D: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

答 案:ABCD

2、经营者的下列做法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 A:采取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3000元
  • B: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 C: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 D:通过给予对方单位某技术人员提成的方式换取他手里的技术资料

答 案:CD

3、需要()

  •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的后期观点,把人格结构分为()。

  • A:本我
  • B:自我
  • C:超我
  • D:潜意识
  • E:意识

答 案:ABC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有( )。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
  •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 案:ACD

解 析: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基本内容。”

6、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

  • A: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
  • B:道德情感
  • C: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
  • D:道德行为

答 案:ABD

7、根据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 )。

  • A:精神紧张
  • B: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 C:躯体紧张
  • D:无法查明诱发事件

答 案:ABC

解 析: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最初主述与紧张有关的躯体症状(头痛、心跳加快)或失眠,进一步询问会发现焦虑是最主要的。根据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是,存在多种焦虑或紧张性症状,如精神紧张(担心,感到紧张或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躯体紧张(坐立不安、头痛、震颤,不能放松)、植物性神经兴奋(头晕、出汗、心跳加快或剧跳、口干、胃痛)。上述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并经常出现,常由应激性事件所诱发,尤其是那些具有慢性忧虑倾向的人。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