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1月10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执行拘留、逮捕,遇有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等紧急情况时,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答 案:对
2、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答 案:对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27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3、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情节严重的,应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答 案:对
4、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视为绑架勒索的一种特殊形式,以绑架罪论处。
答 案:对
5、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答 案:对
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答 案:对
解 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3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公安机关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7、对于两种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分别裁决,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答 案:对
8、林某(女)到服装市场买衣服,经过一店铺时看中一条裤子,但嫌价格太高,便欲高开,老板不允,称林巳试过衣服不买不行,并叫来两个大汉将林堵在店门口,后林很不情愿的买下裤了后,老板才让林离开。店主的行为属于强迫交易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答 案:对
单选题
1、 甲意图杀死乙,当其得知乙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乙值班的丙烧死。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
- A:直接故意
- B:过于自信的过失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意外事件
答 案:A
解 析:这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对象认识错误,即误把甲对象当成乙对象加以侵害。如果甲对象和乙对象都体现了相同的社会关系,则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既推定对象错误也成立直接故意。如行为人本欲杀甲,在黑夜里却误将乙当做甲予以杀害,这种认识错误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因此也并不能改变行为人的罪过形式。如果认为罪过形式改变了,即不成立原来犯罪的既遂,这显然是和前述刑法理论通说矛盾的。本题中甲对乙的死亡是直接故意,那么就可以推定其对丙的死亡也是直接故意。
2、陈某,A市XX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外出工作期间与当地接访人员随意吃喝游玩,单位发现后对其通报批评并令其偿还所耗费用。此处的通报批评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 A:人身罚
- B:财产罚
- C:行为罚
- D:申诫罚
答 案:D
解 析:通报批评在行政处罚的种类中属于声誉罚,也即申诫罚。申诫罚是行政机关对违法一方的名誉、荣誉、信誉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以示警诫的行政处罚。人身自由罚包括行政拘留。行为罚,其主要形式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等。财产罚,其主要形式有罚款、没收财物(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声誉罚,其主要形式有警告、责令具结悔过、通报批评等。所以该题选D。
3、行为人参与聚众淫乱活动的次数超过()次,则构成犯罪行为。
- A:2
- B:3
- C:4
答 案:B
4、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共有()种。
- A:5
- B:6
- C:7
- D:8
答 案:D
解 析: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5、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元以下罚款。
- A:二百元
- B:五百元
- C:二千元
- D:五千元
答 案:B
6、对合同订立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B: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 C:当事人订立合同不能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
- D: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内容
答 案:C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所以该题选C。
7、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有()。
- A:人民警察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 B: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 C: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 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
答 案:D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由此可知,A项与B项正确。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故C项正确。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因此,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不得使用武器,D项错误。
8、依照法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其处罚决定权在()。
-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 B:省级公安机关
- C:公安部
答 案:C
多选题
1、 民警李某在追捕一名在公交车上长期扒窃的甲过程中,眼看嫌疑人甲即将逃脱,李某情急之下开枪将其打成轻伤。对这一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李某系依法执行追捕任务,开枪行为纯属意外,不承担责任
- B:李某开枪的行为违反了《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
- C:应由李某给予伤者赔偿
- D:应由李某所属机关给予伤者赔偿
答 案:BD
解 析:对实施盗窃后逃跑的犯罪分子,不具有使用武器的条件,故A项错误,B项正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4条规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员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 A:当场处罚应一律当场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交被处罚人.对被侵害人在场的治安案件,可当场将处罚决定书复印件交被侵害人
- B:当场处罚的罚款不一定都应当当场收缴
- C:适用当场姓罚的,姓罚前不必进行处罚告知
- D:某铁路派出所民警在辖区的候车室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在回到所里満24小时才备案
答 案:CD
3、甲与乙订立买卖合同,甲与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 A:属于法定之债
- B:属于意定之债
- C:属于诺成合同
- D:具有相对性
答 案:BCD
4、危险物品的危害性有()。
- A:爆炸性
- B:腐蚀性
- C:放射性
- D:毒害性
答 案:ABCD
5、办案民警在实施扣押时,应做好的工作有()。
- A:会同在场的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査点清楚被扣押的物品
- B:在实施扣押的现场开列扣押物品清単
- C:清単制作完毕后,由调査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
- D:经过有关人员签名或者證章的扣押物品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査
答 案:ABCD
6、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A: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仍处于优越于原告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地位
- B: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均是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平等地享有诉讼权利
- C:诉讼中对原、被告适用的法律制度应完全一致,如果不一致,双方的法律地位就难以平等
- D:该原则强调的是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在司法权面前的平等,针对原、被告设置不同的法律制度与此不矛盾
- E:以上选项都对
答 案:BD
解 析:《行政诉讼法》第8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这就是行政诉讼法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1)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其地位明显优越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是在行政诉讼中,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一样都是行政诉讼的当事人,行政机关不再是管理者,不能再像行政程序中那样指挥、命令当事人。(2)各方S事人诉讼地位平等。行政诉讼备事人都是行政诉讼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法外特权,均享有同等地阐述意见和辨明是非的权利。相反,行政机关还会受到一些限制,如诉讼期间举证责任倒置,这些限制是为了平衡双方当事人表达意见的机会。(3)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参与行政诉讼的机会,防止行政机关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施加压力,同时也要防止原告滥诉。(4)人民法院作出裁判时应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能因人而异。综上所述,不难判断,A项“优越”表述错误,C项“应完全一致”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选B项和D项。
7、 以下哪些行政强制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
- A:行政机关因查封、扣押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财物而发生的保管费用
- B:对查封、扣押的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技术鉴定的,因检测、检验、检疫或技术鉴定而产生的费用
- C:在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由行政机关代履行而产生的费用
- D: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决定时,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产生的费用
答 案:AB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故A项正确。第25条第3款规定:“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故B项正确。第51条第2款规定:“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故C项错误。第60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选择A项、B项。
8、通常交通秩序主要包含()。
- A:通行秩序
- B:车辆停放秩序
- C:非交通占道秩序
- D:行人行走秩序
答 案:ABC
主观题
1、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
答 案:行政处分
2、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答 案:根本宗旨
3、什么是商业贿赂?。
答 案: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
4、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如何理解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答 案: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6、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答 案:其职责范围内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