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职业资格碳排放管理员 → 2025年01月26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咨询员》

2025年01月26日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咨询员》

2025/01/2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碳排放管理员每日一练《碳排放咨询员》1月26日专为备考2025年碳排放咨询员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 案:对

2、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的间接原因

答 案:错

3、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

答 案:错

4、手机含有大量不能降解塑料和有毒重金属,同时,手机中占较大比例的有用重金属。因此,废旧手机的回收是十分必要的。

答 案:对

单选题

1、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哪个部门规定?

  • A: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
  • B: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 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 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答 案:B

2、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生态工业园区,下列哪家企业不包括在该工业共生体系中?

  • A:生物酶制剂厂
  • B:石化厂
  • C:热电厂
  • D:氯碱厂

答 案:D

3、下列哪个行业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

  • A:造纸
  • B:汽车
  • C:建筑
  • D:运输

答 案:A

4、《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

  • A:2008年8月29日
  • B:2008年12月1日
  • C:2009年1月1日
  • D:2009年7月1日

答 案:C

多选题

1、低碳产品包括()。

  • A:白炽灯
  • B:越野车
  • C:新能源汽车
  • D:太阳能热水器

答 案:CD

2、对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功能常见误区有()

  • A:环保与经济发展相互对立
  • B:片面强调经济发展
  • C:环境法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D:环境法能促进发展绿色生产

答 案:AB

3、提高能效水平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主要从哪些方面创新核心技术,以推进能效水平不断提高。(ABCD)

  • A: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 B: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 C: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D: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答 案:ABCD

4、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 A:北京
  • B:上海
  • C:保定
  • D:西安

答 案:BC

主观题

1、碳排放权

答 案:碳排放权是具有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专家认为,碳排放权可能超过石油,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

2、请简述碳排放强度定义及作用?

答 案:碳排放强度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国民经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经济总值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说明该国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分析?

答 案:(1)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既给我国带来压力,更带来发展的新机遇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背景下,国际经济结构和贸易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我国有机会凭借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我国能够避免走西方国家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转向更为高效的低碳产业结构,直接步入低碳经济发展阶段,这有利于我国保持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2)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即在我国,碳交易更多的是指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产生的交易。由于存在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的CDM项目占全球该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分别为54%、73%和84%,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据估算,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3)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首先,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国家已经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转让上做了部分承诺;其次,发达国家已经与我国达成了清洁技术合作的协议;再次,我国科研队伍日益庞大,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国研发低碳技术、低碳经济提供了难逢的机会。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