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法律基础知识》2月7日专为备考2025年法律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 案:对
2、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发现有流浪乞讨人员的,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
答 案:对
3、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答 案:对
4、驱使动物伤害他人,并致他人轻伤以上的,应当追究刑爭责任。
答 案:对
5、犯罪分子已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可以停止使用武器。()
答 案:错
解 析:《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在本题所述情形下,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而不是可以停止,本题说法错误。
6、人民警察在公安机关以外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介绍信。
答 案:错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五条中规定,人民警察在公安机关以外询问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
7、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答 案:错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5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据此,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法律规定的是“不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8、对于单位犯罪,《刑法》上规定实行单罚制。
答 案:错
单选题
1、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答 案:A
解 析: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但是法律具有确定性,法律一经颁布,就是刚性的、确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
2、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处罚。
- A:免予
- B:从轻
- C:减轻
- D: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答 案:D
3、 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不再追诉的法定时限是( )。
- A:经过5年
- B:经过15年
- C:经过10年
- D:经过20年
答 案:C
解 析:《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一项行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 B:抢劫
- C:贩卖人口
- D:贩卖毒品
答 案:C
解 析:已满14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种犯罪行为负责: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5、代履行是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方式之一。有关代履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行政机关代替当事人履行,不得再委托第三人
- B:强制服兵役不适用代履行,缴纳税费、罚款可适用代履行
- C:履行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 D:在实施代履行的3日前,行政机关应当再次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如果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则停止代履行
答 案:D
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A、B两项说法错误。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所以该题选D。
6、采用暴力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的,()。
- A:构成妨害公务罪的结果加重犯
- B: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 C:以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
- D:以扰乱公共秩序罪定罪处罚
答 案:B
解 析:如果行为人的暴力行为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结果,应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以重罪吸收轻罪,按故意伤害(重伤)罪定罪,从重处罚。
7、关于拘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公安机关有权采用
- B:期限不得超过12小时
- C:适用对象为未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D:执行拘传的人员有权强制被拘传人到案
答 案:A
8、 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期间发生的保管费用由( )承担。
- A:第三人
- B:当事人
- C:行政机关
- D:本级人民政府
答 案:C
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26条规定:“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查封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第三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处置。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据此,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C项正确。
多选题
1、以下凡种情况不届于正当防卫:()。
- A:防卫挑拨
- 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
- 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
- D:对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答 案:ABC
2、聚众抗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中公共场所包括()。
- A:车站
- B:码头
- C:公园
- D:公民住所
答 案:ABC
3、监察委员会由()组成。
- A:主任
- B:副主任若干人
- C:常委若干人
- D:委员若干人
答 案:ABD
解 析:《宪法》(2018年修正)第12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
4、对违法行为人依法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不予处罚的情形()。
- A:消除危害后果
- B:受胁迫.诱骗
- C:立功
- D:主动投案
答 案:ABCD
5、 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包括( )等。
- A:撤销或撤销重作
- B:维持
- C:限期履行法定职责
- D:变更
答 案:ABCD
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28条第1款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本题4个选项均正确。
6、 下列关于治安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公安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
-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 C: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公安部规定
- D: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答 案:ABC
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7、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杭州市场馆和设施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杭州将首批建设33个场馆,其中有5个是新建场馆。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将体现()的办赛理念。
- A:绿色
- B:智能
- C:节俭
- D:文明
答 案:ABCD
8、某公司负责人江某涉嫌非法拘禁罪被立案侦查。如要逮捕江某,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江某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 B:有证据能够证明江某实施了非法拘禁犯罪
- C:江某具有很大的社会危险性
- D:江某有海外账户
答 案:ABC
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本题中,江某实施的是非法拘禁犯罪行为,而不是经济犯罪,所以与海外账户不存在关联性,自然也不是逮捕的条件。
主观题
1、违法行为人()内因同类违法行为受到、2次以上公安行政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
答 案:1年
2、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什么?
答 案: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3、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4、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答 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什么是商业贿赂?。
答 案: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
6、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 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