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每日一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月8日专为备考2025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
- A:对
- B:错
答 案:对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基本任务是:一方面要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压缩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从解决根本问题入手,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所以该题判断正确。
2、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不一样。()
答 案:错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党章的相关知识。预备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有明确规定,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正式党员一样,其权利除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3、我国民间贴在门上的两位门神是唐朝的李靖和程咬金。()
答 案:错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贴在门上的门神是两名不同的唐朝武将,起到防止鬼物进门的,纳吉气的作用。两人分别是唐朝的大将,秦琼与尉迟恭。
4、党的十九大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
答 案:对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党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五条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这一根本原则和标准,对于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5、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是最大的社会治理,是理顺民心、实现党长期执政、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
答 案:对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党的建设的相关知识。党风决定政风、社风、民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这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与组织保障。实践表明,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是最大的社会治理,是理顺民心、实现党长期执政、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
6、西安事变是国共合作的重要转折点。()
答 案:对
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单选题
1、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辦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即经历了创伤以后,出现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是()。
- A:小明小时候到野外郊游的时候被蛇咬了一口,从此再也不想去野外郊游了
- B:小张在玩秋千时重重地摔了下来,从此常常在梦中梦到从高山摔下来,以后再也不敢荡秋千了
- C:从战场回来的士兵,大多患上了失眠、焦虑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
- D:目睹了儿子阿毛被野兽叼走的那一幕,失魂落魄的祥林嫂见了人就说:“我真傻,真的,我只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答 案:A
解 析:根据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定义,B、C、D项都符合定义,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而A项中小明只是不想去野外郊游,并没有出现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因此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2、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成员中存在的某一种倾向性,通过群体相互影响而使结果得到加强并趋于极端化,从而偏离某种合理的现象,群体极化通常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为冒险甚至激进,成为冒险偏移;一种是使结果变得更加保守,成为谨慎偏移。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涉及群体极化。()。
- A:—部略带瑕疵的电影在某网络论坛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 B:经过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否决了某同学的博士论文答辩
- C:对某人的不良行为,大家均保持沉默,这使得他气焰更加嚣张
- D:足球比赛中甲队因犯规被判点球,甲队球迷表示极大不满,并纷纷向场内投掷杂物
答 案:B
解 析:定义的关键是“一种倾向”“相互影响”“结果加强并趋于极端化”“偏离某种合理”。A、C、D中的现象均体现了以上几点。B项中“经过表决”说明没有“相互影响”“偏离某种合理”。
3、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由此可以推出()
- A:一种文明如果没有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 B:—种文明如果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 C:一种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 D:一种文明如果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答 案:B
解 析: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关联词“……否则……”等及提问方式,确定为翻译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生命停止→┐新陈代谢;②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③生命活力→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没有长期自我封闭”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B项:“没有交流互鉴”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不会保持生命力,可以推出。C项:“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是对③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D项:“没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对③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排除。因此,选择B项。
4、关于2008—2012年全国矿产品贸易和能源生产、消费,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A:平均每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超过30亿吨标准煤
- B: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逐年递增
- C: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最低的年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也最低
- D:在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最高的年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并非最高
答 案:D
解 析:A选项,平均每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26.1+27.5+29.7+31.8+33.3)÷5=29.68(亿吨标准煤),A项错误。B选项,2009年和2012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是下降的,因此2008—2012年该比重不是逐年递增,B项错误。C选项,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最低的年份为2009年,而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速最低的年份为2012年,C项错误。D项,2012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最高,2011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率最高,二者不是同一年,D项正确。本题选D。
5、完全归纳推理又称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完全归纳推理的是()。
- A:美国居民的祖先都是从国外迁徙来的。早期的居民是美洲印第安人,他们是几千年前从亚洲迁徙来的。后来的居民是欧洲人,他们是在250年至350年前作为殖民地开拓者来到这里的
- B: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造紙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 C: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
- D:世界各国人民历来就相互进行科技的引进和交流,西方国家引进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是引进了欧洲的技术,今天许多国家种植的玉米、马铃薯,都是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
答 案:A
解 析: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前提是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②结论是推出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美国早期居民”和“后来的居民”是美国居民的全部对象,以二者都从国外迁徙过来为前提,据此得出“美国居民”从国外迁徙过来的结论,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B项,前提是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四大发明,得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并未体现归纳的过程,不符合定义;C项,读书、讨论、笔记、读史、读诗、数学、物理、伦理,并未属于“所学”的全部对象,不符合定义;D项,西方国家、曰本、今天的许多国家,并未属于“世界各国”的全部对象,不符合定义。
6、有甲,乙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水,取3克甲盐水和1克乙盐水混合可以得到浓度为x%的盐水;用1克甲盐水和3克乙盐水混合可以得到丙盐水。问用多少克甲盐水和1克丙盐水混合可以得到浓度为x%的盐水.()
- A:2
- B:4
- C:6
- D:8
答 案:A
解 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值甲盐水浓度为20%,乙盐水浓度为40%,那么x%=(3×20%+40%)÷4=25%,丙溶液浓度为:(20%+3×40%)÷4=35%,设y克甲盐水与1克丙盐水混合后浓度为x%,即25%。
第三步,(20%y+35%)÷(y+1)=25%,解得y=2。因此,选择A选项。
多选题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刑事案件只能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管辖
- B:刑事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
- C:对于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由最后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
- D:对于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可以由有关公安机关协商确定管辖
答 案:AC
解 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五条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第二十二条 对管辖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刑事案件,可以由有关公安机关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 A:时间的绝对性
- B:时间的一维性
- C:时间的不可逆性
- D:时间的间断性
答 案:BC
解 析: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有从过去到现在向将来一个方向,它的流逝总是去而不返,不可逆转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充分说明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故而要珍惜时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C。
写作题
1、2018年5月中旬,有一段在网络上非常火爆的记录了上海警察执法过程的视频里,警方在向执法对象执法的过程中遇到了执法对象的抵抗和阻碍。随后警情升级,警方按执法程序使用了警械并带走执法对象,执法对象同行人大喊“警察打人了!”围观的群众也用手机拍摄记录了执法过程。在带走执法对象的同时,警察也对拍摄者说:“你要传执法视频可以,你要整段传,不要断章取义,掐头去尾,出了事情你要自己负责”展示了执法者的自信,网友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赞扬警察,央视也高度赞扬了“上海警察镜头下执法”,公安部也多次要求广大警察习惯在“镜头下执法”。思考材料,撰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观点正确、结构完整、语言通俗,字数在800字左右。
答 案:根据要求写作,言之有理即可。
2、XX县对绕城公路(辛庄路至大王村段)进行修路施工。施工是封闭施工,施工时间是2018年11月8号至2018年12月28日。各类通行车辆可绕行辛庄街左拐光明路、昭明路。施工期间有交通管制,绕行路口有警示、提示标志。请你以XX县交通警察大队写一篇公文,提示广大车辆行驶者。需求:
1.字数200字以内;
2.文本正确;
3.格式完整、条理清晰、言语谨慎。
答 案:略
3、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几千年来,人们生活在养育自己的国土上,在可见的未来,人们依然要在养育自己的国家中奋斗。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不仅如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高度一致。想要建成美好的家园,你必须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想要过安定有序的生活,你必须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想要过有尊严非奴役的生活,你就必须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因此,热爱我们的国家,其实就是热爱我们的家园,本质上就是热爱我们自己。这既是国民感情上的自然表现,更是国民必须承担的责任。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
在中国,爱国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爱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美德,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凝聚人民思想感情的柱石。屈原虽遭流放,仍眷恋楚国,心系怀王,冀幸君之一悟;苏武牧羊,数十年手持汉朝符节,心志不变;岳飞抗金,历尽艰辛而矢志不渝,各地民众同声相应;土尔扈特部为维护民族独立,冲破沙俄重重截击,胜利返回祖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了民族独立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爱国华价与国内民众众志成城,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爱国,始终是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纽带与基石。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人民报效祖国的旗帜。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说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内心依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自信地挺起了脊梁。
围绕“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
答 案:略
论述题
1、党章对党的根本宗旨是怎样完整、科学的表述的?
答 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