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每日一练《广播电视基础知识》2月16日专为备考2025年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答 案:对
2、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
答 案:对
3、使用消息源时,可以出现“某某单位说”的用法。
答 案:错
单选题
1、下列属于调幅广播特点的是()。
- A:音质好
- B:传播距离较近
- C: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立体声广播
- D:能容纳较多的广播电台,便于推广
答 案:D
解 析:调幅广播是采用调幅方式进行的无线电广播。调幅是使载波的频率保持不变,其振幅按所传送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用于长波、中波和短波广播。其优点包括:①在较大范围内传递稳定,不会因多径反射而使信号失真;②占用频带较窄(仅10千赫左右),在中波、短波等频段内能容纳较多的广播电台;③接收机较简单,使用广泛。缺点是载波频率低,易受干扰,音质不如调频广播好。
2、广播电视节目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
- A:录播节目
- B:直播节目
- C:插播节目
- D:滚动节目
答 案:D
解 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包括:①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②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可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③按播出方式可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④按播出时间可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⑤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可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
3、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
- A:致歉
- B:勘误
- C:更正
- D:声明
答 案:C
多选题
1、以下有关区块链技术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有()。
- A: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的共识机制
- B:区块链技术具有完全的不可更改性
- C:比特币就是区块链
- D: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
答 案:AD
2、下列使用作品的情况中,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有()。
- A: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 B: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 C: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 D: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非时事性文章,且著作权人未声明不得转载
答 案:ABC
3、《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 A:发表权
- B:署名权
- C:修改权
- D:保护作品完整权
答 案:BCD
解 析:《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等限制。具体内容为:①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②修改权是指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③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主观题
1、新闻报道必须忠实反映新闻事实,因此不具有倾向性。
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新闻报道是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二者统一于事实。
(2)事实第一性,决定了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的,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报道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闻报道者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必须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的客观性,新闻报道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式。
(3)新闻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产生原因是: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总是要按照他们的要求,为其根本利益服务;新闻倾向性中最明显的是政治倾向性。
2、简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答 案:(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重视建设性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4)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新闻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3、简答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答 案:(1)广播的传播特点主要有: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2)电视传播的特点主要有:①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②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③时效性强。④在传播劣势上,同广播一样,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
论述题
1、如何治理当前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
答 案:“真实性作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是由新闻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是广大受众的要求,也是报纸、电台、电视、网络、通讯社等媒体取信于民的生命所系。”而网络虚假新闻的增多扰乱了新闻秩序,使得大众失去了对媒体原有的尊重和信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抵制虚假报道,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虚假新闻的滋生蔓延,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已成为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这方面主流媒体要勇于肩负使命,率先垂范,成为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中流舐柱。(1)党报等主流媒体主办的新媒体要设立并强化“新闻把关者”角色,对未经核实的网络新闻不“背书”,不转载。新媒体也要像传统纸媒一样设立编辑部或总编室,抽调精兵强将充当“新闻把关者”角色,加强对新闻的编辑审核。在转载、引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新闻时,应加强实地核查与证明,决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如距离太远无法派出记者实地采访,至少应同当地宣传部门联系,通过电话等采访相关当事人或事件目击者,核实新闻事件是否存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等新闻要素是否真实。如发现相关新闻虚假,则应及时出面澄清,使虚假新闻无法进一步传播和蔓延,将不良社会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2)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规范新媒体经营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有人说,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也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出党管媒体意义不大;还有人说,坚持党管媒体,主要是针对党和政府主办的重点媒体而言,对其他媒体并不适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一直以来,新媒体出现了较多的虚假新闻,同某些新媒体把盈利放在第一位,把媒体的社会责任放在第二位的经营方针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新媒体没有例外。就新媒体而言,不仅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
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法治“网”,即通过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应抓紧实施对互联网的立法管理,对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造假、传谣和转发虚假新闻者进行严肃处理和处罚。“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通过依法治“网”,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真实新闻的传播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3)在新媒体时代,仍要强调脚底板下出新闻。对于媒体从业人员,要坚持去一线、走基层,靠脚力、眼力、笔力写出真实精彩的新闻。应该指出,互联网对获取新闻线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本身就是大众媒介,各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可以成为线索的来源;另一方面,网上论坛、博客发布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是鲜活的新闻素材。”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便捷快速也让不少媒体人开始变懒了,习惯从网上复制、粘贴,稍加编辑,甚至原封不动在自家的媒体上发布。由于信息量的增长,记者在筛选、编辑新闻时随意性加大,往往导致把材料中不严谨不科学的内容也原封不动地挂到网上,为虚假新闻的产生与迅速扩散埋下了隐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从业人员,更要深入一线采访,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这样才能避免以讹传讹地传播虚假新闻。
2、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
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
3、《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3)新闻失实的危害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