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可基于评价范围的()的题目有哪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可基于评价范围的()”的答案是什么。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种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评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答 案:AB
2、()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 A:—、二级
- B:二、三级
- C:三、四级
- D:一、四级
答 案:
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
- A:RMOD
- B:ADMS
- C:ALPUFF
- D:AERMET
答 案:
4、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答 案:
5、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新建燃煤项目,其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应包括()。
- A:烟囱高度方案
- B:非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 C:正常排放的小时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 D:非正常排放的日平均质量浓度预测
答 案:
6、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
- A: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B: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答 案:
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等进行适当调整。
-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 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 C: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 D:项目性质和规模
答 案: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大气导则》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级评价项目,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影响评价范围自排放源外延D10%的矩形区域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D10%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当D10%小于2
- B:二
- C:对于新建
- D: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距离(D10%)的矩形区域
答 案: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
- B:二级
- C:三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 D:二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答 案:
10、以下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是按照环境要素进行的是()。
- A: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D:水环境影响评价
- E: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答 案: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 A:估算模式
- B:AERMOD模式
- C:ADMS模式
- D:CALPUFF模式
答 案: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
- 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B: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 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答 案: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 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答 案: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时,下列适用于预测O3对环境影响的模型的是()
- A:AERMOD
- B:ADMS
- C:AUSTAL2000
- D: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
答 案:
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可用于交通线源影响预测的是()。
- A:估算模式
- B:ADMS模式
- C:AERMOD模式
- D:箱模式
答 案:
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中可用于交通线源影响预测的是()。
- A:估算模式
- B:ADMS模式
- C:AERMOD模式
- D:CALPUFF模式
答 案:
17、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是()。
- A:MS模式
- B:AERMAP模式
- C:AERMOD模式
- D:CALPUFF模式
答 案:
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 A:2类
- B:3类
- C:4类
- D:5类
答 案:
19、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达的图表应包括()。
- A:基本信息底图
- B:项目基本信息图
- C:达标评价结果表
- D:污染物排放量核算表
答 案:
2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环境风险一级、二级评价,评价范围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5km
- B: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评价范围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km
- C: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项目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评价范围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200m
- D:当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预测到达距离超出评价范围时,应根据预测到达距离进一步调整评价范围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