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害结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的题目有哪些,“危害结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的答案是什么。
1、危害结果是区分罪与非罪的()
- A:标准之一
- B:最重要标准
- C:主要标准
- D:唯一标准
答 案:
2、是区分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非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准( )。
- A: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B:是否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
- C:是否危害国家安全
- D:是否危害安全
答 案:
3、是否危害国家安全,是区分危害国家安全罪与非罪或危害国家安全罪与其他犯罪的重要标准。
答 案:
4、侵犯著作权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如何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答 案:
5、(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答 案:
6、采用虹吸筒法测定土的比重时,已知干土质量为1965g,水的比重为0.999,晾干试样质量为1996g,量筒加水总质量为1042g,量筒质量为275g,则土的比重()
- A:结果是2.55
- B:结果是2.6
- C:结果是2.67
- D:结果是2
答 案:
7、对于下列程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编译错误
- B:程序输出的结果是:ok好的
- C:程序输出的结果是:ok
- D:程序输出的结果是:hello你好
答 案:
8、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可以()
- A: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 B: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
- C: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
- D: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
- E: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
答 案:
9、某甲趁天黑潜入某居民家中盗得一手提包,到僻静处打开才发现,包内有一万元的现金和手枪一支、子弹若干,遂将提包中的手枪储存在家中地下室中,则某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枪支、弹药罪
- B:盗窃罪与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数罪
- C: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数罪
- D:盗窃罪与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罪数罪
答 案:
10、关于下面的Python语言代码,正确的说法是:____if len(“100”)>10: print(“100>10”)else: print(“10>100”)()
- A:这段代码是一条语句
- B: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是显示:10
- C: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是显示:100
- D: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是显示:100>10
答 案:
11、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 的望色、诊脉,开出两副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是 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 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 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弄,所以治之宜殊。二人 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 思想。倪寻和李延两人病因不同,病症相同,这说明( )。
- A: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转化的
-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普遍的
- C:原因和结果是有前后联系的
-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答 案:
12、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常被认为是结果加重犯,其主观方面是()
- A:加重结果是故意
- B:基本犯是故意
- C:加重结果是过失
- D:基本犯是过失
答 案:BC
13、决水罪的危害结果为:()
- A:造成水患
- B:造成水患,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 C:没有造成水患
- D:使用的方法是危险方法
答 案:
14、简述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答 案:
15、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以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作为区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的是()
- A:结果犯
- B:危险犯
- C:行为犯
- D:举动犯
答 案:
16、关于本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 B:甲构成盗窃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 C:李某的死亡不属于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结果
- D:李某的死亡是认定甲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
答 案:
17、刑讯逼供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在于
- A:对象不同
- B:行为表现不同
- C:主观内容不同
- D:主体不同
- E:罪过形式不同
答 案:
18、行为人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伐集体所有的林场中林木数量较大,并故意采伐国家一级珍贵林木多株的,下列选项中对他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
- A:盗伐林木罪
- B: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
- C:盗伐林木罪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并罚
- D:盗伐林木罪与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择—重罪处罚
答 案:
19、关于犯罪故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 B: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 C: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
- D:间接故意既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能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结果
答 案:
20、第 26 题 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l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后来乙找到甲,说想借用枪支去打猎,甲出于情面,将枪支借给了乙。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 B:邮寄枪支、弹药罪与非法出借枪支罪并罚
- C:弹药罪与非法出借枪支罪并罚
- D: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