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量放线时应控制和分配好误差的题目有哪些,“测量放线时应控制和分配好误差”的答案是什么。
1、测量放线时应控制和分配好误差,不使误差积累;根据总包提供的预沉降值,逐层消化在( )中。
- A:地基回填土面层以下
- B:顶面檐口凹槽
- C:伸缩缝
- D:墙面分仓缝
答 案:
2、测量放线时应控制和分配好误差,不使误差积累;根据总包提供的预沉阵值,逐层消化在()中。
- A:地基回填土面层以下
- B:顶面檐口凹槽
- C:伸缩缝
- D:墙面分仓缝
答 案:
3、在测量误差分配中,常用的误差分配原则有()、()和抓住主要误差项分配。
答 案:等准确度分配;等作用分配
4、幕墙分格轴线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测量放线相结合,水平标高要逐层从地面引上,以免误差积累。()
答 案:
5、甲地调查发现100名12岁儿童身高的标准误是2.4厘米,乙地调查发现100名12岁儿童身高的标准误是1.3厘米,说明()
- A:甲地测量身高时最小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最小误差为1.3厘米
- B:甲地测量身高时平均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平均误差为1.3厘米
- C:甲地调查得到的样本均数变异程度比乙地大
- D:乙地调查中测量身高的准确程度比甲地好
- E:甲地测量身高时最大误差为2.4厘米,乙地测量身高时最大误差为1.3厘米
答 案:
6、在楼梯区域放线时,同心圆旋转楼梯踏步之间误差需控制在( )mm。
- A:1
- B:2
- C:3
- D:4
答 案:
7、土地勘测定界外业测量工作程序一般是()。
- A:平面控制测量
- B:高程控制测量
- C:界址点测量
- D:实施放线
- E:界址点放样
答 案:
8、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是( )。
- A:测量放线
- B:计量控制
- C:平面图控制
- D:工序验收
答 案:
9、在施工测量放线时,经纬仪在投点放线测量时,仪器的检验校对时间是( )。
- A:每次测量前
- B:1个月
- C:3个月
- D:6个月
答 案:
10、测量误差是由于基准件误差、()、计量器具误差、测量环境误差和人为误差的存在而产生的。
- A:测量温度误差
- B:测量气候误差
- C:测量条件误差
- D:测量方法误差
答 案:
11、测量放线工作应遵循测量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
- A:从整体控制到局部放线或施测
- B:选用合适的仪器、工具和方法
- C:研究制定满足工程精度的措施
- D: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校核
- E:施工控制网容易被破坏,控制点可不保存,每次放样时重新布设
答 案:
12、超声测试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
- A:±0.1
- B:±0.2
- C:±0.5
- D:±1
答 案:D
1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
答 案:
1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的错误或过失引起的
- B:假设被测量使用真值表征时,测量误差是未知的
- C:测量误差等于随机测量误差减去系统误差
- D:在检测过程中,可通过修正消除系统测量误差
答 案:
15、在装饰放线时,使用DS3型号经纬仪,测量过程中每千米往返精度误差为()mm
- A:1
- B:3
- C:5
答 案:
16、用均匀刻度的刻度尺近似地代替理论上要求非均匀刻度的刻度尺,这样造成的误差属于()。
- A:基准件误差
- B:测量方法误差
- C:测量仪器误差
- D:测量人员误差
答 案:
17、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是建立测量控制网,(),补钉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
- A:选择测量仪器
- B:恢复中线
- C:计算测量数据
- D:埋设地下管线
答 案:B
18、起动试验时,要求功率测量误差应不超过()
- A:±5%
- B:±10%
- C:±15%
- D:±20%
答 案:
19、起动试验时,要求电流测量误差应不超过()
- A:±5%
- B:±10%
- C:±3%
- D:±2%
答 案:
20、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 B: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测量方法加以消除,所以测量成果中没有系统误差
- C:经纬仪视准轴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 D:为了减弱仪器i角误差,水准测量采用控制视距差及视距累积差的方法
- E:误差来源于仪器、观测人员和外界环境三方面因素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