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理化综合》4月1日专为备考2025年理化综合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某短周期元素R,其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比次外电子层的电子数少4个,则其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是()。
- A:H2SiO3
- B:H2CO3
- C:H3PO4
- D:HNO3
答 案:A
解 析:(1)“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比次外电子层的电子数少4个”,此句话是本题的关键。因短周期元素最多只有3个电子层,而此元素至少应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和次外层,所以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此元素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因此时,次外层即第一层只有2个电子,所以最外层即第二层不可能比次外层(第一层)少4个电子。故此答案不合理。 ②此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则第二电子层为次外层,其中应有8个电子,最外电子层即第三电子层的电子数为8-4=4个。 由此可知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
(2)根据上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可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元素符号为Si,元素名称是硅,最高正化合价为+4价,负化合价为-4价。
由此可推知其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是H2SiO3,即为A选项。
2、如图,一器壁可导热的汽缸放在恒温环境中,汽缸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气体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同,活塞上方有一杯水。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蒸发作用水减少了一半,活塞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则()
- A:气体向外界放出了热量,气体压强减小
- B: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气体压强增大
- C: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气体压强增大
- D: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气体压强减小
答 案:D
解 析:由于水减少了一半,故活塞所受水杯的压力F减小,而面积S不变,根据压强定义,气体的压强减小了。由于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U不变,气体向上对外做功,W为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知,Q为正值,即气体吸热,D项正确。
多选题
1、某溶液中有NH4+、Mg2+、Al3+、Fe2+等4种离子,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 微热并搅拌, 再加入过量的盐酸,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 B:Mg2+
- C:Fe2+
- D:Al3+
答 案:AC
主观题
1、一绝缘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在一质量m=0.08kg、长度l=0.4m的均匀金属棒中心,整个装置处在一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0.5T,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现使一电流流过金属棒,已知电流大小I=3A,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2)平衡后细绳中张力的大小及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
答 案:.(1)金属棒所受安培力为F=BIL=0.6N,根据左手定则知,方向水平向右。 (2)金属棒所受重力为G=mg=0.8N平衡后,安培力与重力的合力与绳中张力等大反向,设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绳中张力大小为
2、工业上用焙烧NaHCO3的方法生产纯碱(Na2CO3)。现有17.5g的NaHCO3样品,加热分解完全后,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2.24L。写出NaHC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此NaHCO3样品的纯度。
答 案:NaHCO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2.24L,其物质的量为0.1mol,故加热完全分解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16.8g,此NaHCO3样品的质量为17.5g,所以此NaHCO3样品的纯度为16.8g/17.5g×100%=96%。
填空题
1、写出正戊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答 案:
解 析: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2、图中E为电源,V1和V2为电压表;开关闭合后V1的示数为0.52V,V2的示数为1.04V。若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则电源的电动势为()V;已知电压表V2的内阻为2000Ω,可得V1的内阻为()Ω。
答 案:1.56;1000
解 析:本题考查了电源的电动势、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的知识点。 电源的电动势为E=0.52V+1.04V=1.56V,V1的内阻为
简答题
1、在含有Na2SO4和Na2CO3的0.5 L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生成沉淀4.3g。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则可得到224 m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计算; (1)原溶液中含Na2CO3的质量。
(2)原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 案:
2、如图11—30所示,一台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有10V、110V两组线圈,10V的线圈有50匝,输出电流为2A,110V线圈的输出电流为0.5A,求: (1)110V输出线圈的匝数。
(2)输入线圈的匝数。
(3)输入电流。
答 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