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史地综合》4月11日专为备考2025年史地综合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加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
- A:英美开始关注日本侵华问题
- 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
- C:中英美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 D:英美把打败日本作为首要战略目标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的认识,以及怎样正确看待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题干中所指的是1943年12月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前者发表在反法西斯盟国准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前夕,后者则发表于欧洲战场战事结束,盟国准备对日做最后的打击之际。而作为牵制日军兵力最多的中国战场,在这两个关键时刻的作用尤为凸显出来:前一个时刻需要中国战场能够更多地吸引住日军兵力,使它不能抽出更多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区,这样美国可以从那里抽调更多舰只支援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后一个时刻,盟国需要中国抗日力量全力配合,以尽快结束战争。同时,从中国方面说,与盟国协调战略,配合行动并得到盟国的援助,也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必需的。C项表明的正是这个意思。A项表示的事件不正确,英美从很早时候就开始关注日本的侵华问题了,只是没有做出积极反应。B项不是事实,因为与英美共同发表这两个文件,还不能表明中国取得了和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战场上,中国的作用还是有限的。英美的主要对手还是德国,击败纳粹德国是英美首要的战略目标,因此D项不正确。
2、地形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时,其地形区是()。
- A:陡崖
- B:山脊
- C:山谷
- D:鞍部
答 案:B
解 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断。在等值线图中,判定高、低值的方法可以依据“凸低为脊,凸高为谷”的原理,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的地区,地形为山脊,反之为山谷。故选B项。
3、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提供的最主要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 B:必须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 C: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D: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 案:D
解 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很快形成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其象征就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冲击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因此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联合镇压,最终失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失败,表明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A、B、C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注意进行比较分析。
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A:干涉他国内政
- B:扩大军事力量
- C:争夺世界霸权
- D:援助欧洲复兴
答 案:A
5、941~1943年,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垦荒地,把荆棘丛生、野狼出没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的“陕北江南”。这反映的是()。
- A:减租减息运动
- B:.土地改革运动
- C:大生产运动
- D:.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 案:C
解 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根据材料中“1941~1943年”“八路军”“南泥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开发南泥湾,使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
主观题
1、按表3.5.1中各项要求对长江、黄河进行比较。
答 案:
2、下面是《资治通鉴》里的一段记载: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请回答:
(1)上述文字叙述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文中说的“除去秦法”,是指哪一朝的法律?“沛公”是谁?
(2)根据上述文字和课文中所学,简单分析这位“沛公”因何会取得成功?
(3)由上述这段史实,你还可以联系到“沛公”此后又采取过什么样的政策?
答 案:(1)是楚汉战争时期的事情。“除去秦法”是指秦始皇和秦二世时代的苟暴刑法。沛公即刘邦。 (2)①沛公注重政策,约法三章保护人民,不居功自傲,拒收秦民牛、羊、酒食,取得了人民拥护。 ②沛公又取得了富绕的关中地区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3)刘邦建立西汉以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对人民实行减轻剥削和宽舒的措施。
3、简述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如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过渡。
答 案:(1)1953年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为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3)195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至此,我们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材料一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本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抵抗到底。
——摘自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8年8月14日)
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结合1937年7月至9月的形势,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正式建立的?(11分)
答 案:(1)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表通电,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共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并派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 (3)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4)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实行对日作战。 (5)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试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答 案:背景:(1)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幕府统治严重危机。(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3)外国入侵,民族危机严重。(4)倒幕运动。 内容:(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很快走上扩张道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