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专升本) → 2025年04月04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

2025年04月04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

2025/04/04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艺术概论》4月4日专为备考2025年艺术概论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是()的作品。  

  • A:柴可夫斯基
  • B:莫扎特
  • C:贝多芬
  • D:肖邦

答 案:C

2、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的作者是

  • A:普列汉诺夫
  • B:席勒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答 案:A

解 析:《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是俄国文艺评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句出自()  

  • A:《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
  • B:《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C:《水龙吟·咏月》
  •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 案:D

解 析:此句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主观题

1、音乐艺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答 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运用协奏曲形式创作于1959年。作品探索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取材于民间传说,融合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主要吸取越剧音乐素材,按照剧情结构布局,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是中国风格交响音乐原创代表作。音乐用奏鸣曲式写成,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画面;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小提琴与大提寒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弦乐快速的切分节奏,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表现哭灵控诉;长笛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梦幻仙境。

2、舞蹈作品:芭蕾舞剧《天鹅湖》  

答 案:(1)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部芭蕾舞剧有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100多年来一直回响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舞台。这部舞剧已成为全世界舞剧中的经典作品。(2)《天鹅湖》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根据俄罗斯童话编剧,说的是在很早以前,恶魔罗特巴尔特统治着天鹅湖畔,他用魔法将美丽、善良的公主奥杰塔变成了一只头戴金冠的白天鹅,使她失去了自由和欢乐,只有在夜晚才能恢复人形。齐格弗里德王子追逐着天鹅来到湖边,与奥杰塔相遇,他爱上了奥杰塔并发誓对她忠诚。在王后为王子挑选新娘的盛会上,恶魔扮成一名武士出现了,他把自己的女儿装扮成天鹅,假冒公主的奥吉莉亚骗过了王子,王子以为是奥杰塔。在邪恶的奥吉莉亚的欺骗下,王子向奥吉莉亚发誓对她永恒的爱情。恶魔洋洋得意地显露了原形,王子方知受骗。他悔恨交加,决心挽回幸福,并搭救众天鹅。痛苦的奥杰塔回到湖边。王子紧追并请求她的宽恕。魔王再次出现。奥杰塔觉得不可忍受,伤心至极,便跳进了湖中。王子随后也跳进了湖中。邪恶的咒语破解了。魔王罗特巴尔特被王子和奥杰塔之间忠诚的爱情力量摧毁了。新的一天黎明又开始了,王子和奥杰塔飞出湖面。最后,美战胜了丑,善良击败了邪恶,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终于换来了美满幸福的生活。(3)《天鹅湖》的音乐优美动人,曲曲都十分精彩。《天鹅湖》中群舞、独舞和双人舞都比较有特点,第2幕和第4幕的“天鹅群舞”代表了芭蕾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舞蹈动作。舞剧中无论是对场景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十分恰当、深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全剧的音乐舞蹈以其鲜明、生动的特点,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舞剧发展史上的一部划时代巨作。

3、电影作品:《乱世佳人》  

答 案:(1)电影《乱世佳人》是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的,耗资巨大,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剧本一再更改,三易导演,1939年12月15日,在亚特兰大市首映。这部小说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电影也夺得多项奥斯卡大奖。(2)《乱世佳人》讲述了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以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美国南方奴隶社会的崩溃史。(3)该片是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巅峰作品,以史诗风格拍摄的爱情影片,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象征。这部传世经典影片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之间的爱情故事,将国家大的政治风云和个人小的爱情纠葛完美组织在叙述的流程当中。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几个主要角色生动鲜明的性格特征被几位优秀的演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该片的场面宏伟壮观,辽阔的田园风光,亚特兰大大火场面,还有伤兵医院和南方军队溃败的场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论述题

1、读下面这段话,分析它揭示的是艺术活动中的什么现象。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板桥题画  

答 案: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昧和理解的过程。艺术体验通常包含三个部分:①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②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③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2)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在头脑中形成艺术意象的过程。 艺术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3)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郑板桥画竹的经历先是“眼中之竹”,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使画家产生了创作冲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于是在构思中出现了“胸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最终物化为“手中之竹”。“胸中之竹”是经过加工得到的审美意象,不同于真实的“眼中之竹”。在创作“手中之竹”时,艺术内涵得到深化,因此又不同于构思阶段的“胸中之竹”。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典型。  

答 案:(1)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2)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造艺术典型,要求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对社会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艺术典型塑造的起点,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3)鲁迅笔下的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典型形象之一。他是中国南方农村无数破产农民中的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盲目自大却又自轻自贱.蛮横霸道却又懦弱胆小,渴望革新却又狭隘守旧。鲁迅用许多情节塑造出了这一个活灵活现的独特个体。阿Q这种心理超越了阿Q个人,成为整个民族心理的象征,即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是人们不断欺骗自己来获得虚幻满足,从而忍受压迫的奴隶心理。不仅阿Q是这样,他身边的人无论是贫民还是地主也都如此,组成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形象体系。故事发生在清末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这一时代和地点也非常典型。一方面,它是具体的一个村落和一段时间,生活着一群麻木愚昧的村民;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缩影,代表了大多数未曾觉悟的国民。典型环境与阿Q这一典型形象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的国民性,对我们了解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有极大的帮助。  

3、结合鲁迅作品中的阿Q谈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和共性特征的认识。  

答 案:(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本质意义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典型是优秀艺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在叙事性艺术作品中,塑造出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具备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2)艺术典型的个性是指形象独特、鲜明。阿Q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其个性的体现。(3)共性使得艺术典型有了深刻的社会认识功能和教育作用。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是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这一虚构人物,被鲁迅以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展现出来,人们看到他的苦难与不幸,也体悟到他的无知与懦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阿Q的丑态却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使人们在笑谈中洞察作者的用意。阿Q既是一个人物的典型,又是一个民族的肖像,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

简答题

1、结合实践论述艺术创造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  

答 案:艺术创造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它们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相互交织,推动艺术创造的发展。 (1)审美感知。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感知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2)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时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
(4)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它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象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