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职教网: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学历类成考(专升本) → 2025年04月06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2025年04月06日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

2025/04/06 作者:匿名 来源:本站整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政治》4月6日专为备考2025年政治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 案:错

解 析:(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 案:错

解 析: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①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单选题

1、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包括()。  

  •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
  •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答 案:C

解 析: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说法都是( )。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答 案:B

解 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多选题

1、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主要包括()

  •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 B:意识形态
  • C:地理环境
  • D:人口因素

答 案:ACD

解 析: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同时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精神生活要素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决定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因素有()

  • A:党的性质
  • B:党的政治主张
  • C:党的组织机构
  • D:党的政治领导地位

答 案:ABD

解 析: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主观题

1、意识具有主观特性。  

答 案: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 案:正确。 (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也正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3)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论述题

1、试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案:(1)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思想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于随心所欲,违背规律最终要受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通过探索才能了解,所以就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要尊重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忽视现有条件,忽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大干快上,搞“大跃进”式的发展,只能造成严重损失,欲速则不达。同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运用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努力创造,不能坐享其成。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答 案:(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着重落实以下重要举措: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网友评论

0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