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教育理论》4月9日专为备考2025年教育理论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判断题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回事。
答 案:错
解 析:虽然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表现为: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遵循的模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遵循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医学模式;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心理咨询针对个体的生活,心理治疗针对个体的疾病。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不同的。
答 案:对
解 析:正确。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是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的生活适应、学习焦虑、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等意识层面的问题。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则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精神疾病、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等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它更多涉及潜意识层面的问题。
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品质的范畴?()
- A:注意的广度
- B:注意的敏捷性
- C:注意的稳定性
- D:注意的分配
答 案:B
解 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课程可被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 B:课程管理制度
- C:课程的组织核心
- D:课程的存在形式
答 案:B
解 析: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主观题
1、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答 案:错误,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人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种无需学生动脑筋的提问就不是启发式教学。
2、一般说,知识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答 案: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示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解 析: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填空题
1、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二是()。
答 案: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2、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两条途径来实现。
答 案:在职培训
论述题
1、试述人格的概念并分析人格的特点。
答 案:概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一 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特点: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比较难以改变。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每个人的人格世界并非是各种特征简单堆积起来的,而是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
2、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 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