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每日一练《大学语文》4月16日专为备考2025年大学语文考生准备,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逐步提升考试成绩。
单选题
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 A:韩愈
- B:杜甫
- C:白居易
- D:李贺
答 案:C
2、下列剧本中是曹禺的作品的是()。
- A:《茶馆》
- B:《原野》
- C:《南归》
- D:《龙须沟》
答 案:B
解 析: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AD两项,《茶馆》、《龙须沟》是老舍的剧作;C项,《南归》是田汉创作的话剧。
主观题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引申出哪个成语?
答 案:从“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可引申出成语“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2、翻译画线的句子。
答 案: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毛编织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填空题
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
答 案:非常羡慕
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斗转星移,岁月如流,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在变,城市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在这时代的变迁中,人们惊喜着,感叹着,沉思着……
请以《感悟变迁》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时应紧扣题题眼“变迁”。变迁的表象背后有时代进步、科技发展、思想解放等诸多深层次原因。行文之前要给整篇文章确立一个中心论点,可运用多种论证方式进行论证。文章要以议论为主,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内容充实,论证有力。【经典事例】
1.在默片时代,卓别林不说话,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到了有声片时代,就算是影帝和影后扎堆,倘若只演不说,也会遭遇票房滑铁卢。此一时彼一时也,并非以前的观众好糊弄,后来的观众是刁民。时代一旦演进到了某一步,你让它再倒退到原处去,就千难万难。
2.改革开放之初,“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那个时期的小孩都有过的愿望,食品的供应匮乏更是让人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孩子们分享的零食。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年四季衣服变着花样的换,孩子们能吃到外国进口的零食,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城市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汽车。有目共睹的是,中国经济规模进入世界前三,公民社会已现雏形,国家与社会正在走向新的关系平衡。
【名人名言】
1.斯大林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发展。”
2.怀德海在《过程与实在》中写道:“万物皆流变。”
3.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写道:“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的水不断地流过你的身旁。”
4.毕淑敏曾说:“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整个世界靠大家公认的原则来维系。明确的规则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首要准则。规则服务大家,更需要大家的遵守。
请以“让规则守护世界”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 案:略
解 析:【写作思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抓住“规则”二字展开。题目要求以议论为主,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文章可以不是标准的议论文,这对考生来说难度相对降低,可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注意观点要明确,有理有据,语言要流畅。【经典事例】
1.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大的规则用法律法条来限定,生活中也有非常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2.(反例)“中国式过马路”。
3.世界是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也应遵守国际规则。(可引用当前国际热点事件进行论述)
4.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学校上下得知,有名学生尤其面色凝重。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的惟一珍本。当这名学生找到校长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令人吃惊的是,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后,又把他开除出校。
【名人名言】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国不可一日无法,家不可一日无规。
3.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的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4.如果世界上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肯定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张丽钧
简答题
1、阅读小说片段,然后回答问题:那三位麦琪,诸位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子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1)这段文字中麦琪的原意是什么?而结尾“他们就是麦琪”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2)为什么作者又称他们为“笨孩子”?
(3)他们各自为对方卖掉了什么最宝贵的东西?买回了什么圣诞礼物?
(4)作者为什么说“他们都是最聪明的”?
答 案:(1)原意是为基督初生送礼的三位贤人。作品中比喻男女主人公吉姆和德拉夫妇。 (2)他们各自为对方卖掉了最宝贵的东西,买回了对方并不需要的圣诞礼物。(3)德拉卖掉长发买回表链,吉姆卖掉金表买回发梳。
(4)因为他们都向对方奉献了一颗真挚的爱心,这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2、请分析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答 案:形成鲜明对比、加强反讽效果,塑造人物形象。
精彩评论